透视“耐心资本”:从金融资本迈向产业资本

添加时间:2024-05-07 点击次数:36

耐心资本作为投资范式的演变基石,不仅深刻洞察了长期投资的复杂性与巨大潜力,更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被纳入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充分展示了中国利用金融机制来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综合策略。


那么“耐心资本”的背后,中国金融机制在的不断优化升级下,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互动与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对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今年以来,发展新质生产力与耐心资本之间的关联逐渐加深。作为金融领域中的一大议题,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中国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格局中促进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法。通过金融手段,国家可以将资源引导到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产业的稳健发展也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使得金融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耐心资本

对中国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中国,耐心资本在推动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鼓励长期投资,有助于产业发展,尤其是创新型产业,这与产业发展的特性相契合。通过坚持“长期主义”,耐心资本为构建有利的行业生态系统、激发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首先,扩大风险投资和培育耐心资本被视为巩固经济复苏的关键行动。这一战略以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活力为基础,与耐心资本的投资需求相契合,预示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长期的增长空间。制度改革为这种资本的增长铺平了道路,表明了对其扩张的系统性支持。其次,耐心资本对于公共资本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也至关重要。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有形公共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可以在更细致的层面理解它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此外,社会资本、创新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日益受到关注,这表明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因素受到耐心和长期投资策略的影响。再次,耐心资本对于技术创新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这使金融体系创新与技术革命的发展模式保持一致,此外,进入创新和技术驱动型行业的冒险往往需要耐心、长期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在取得成果之前不会被漫长的酝酿期所吓倒。

中国的政策和措施正在加速“多头资金”进入市场,这将对资本市场、投资者和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深化改革、促进长期稳定发展的更广泛战略目标。因此,耐心资本支撑了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和创新增长部门的结构调整和升级,在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的过程中加强了经济基础。


以下内容节选自

《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第六章(有删改)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还能够推动金融行业的不断创新,进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金融手段,可以将资源引导到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产业的稳健发展也为金融资本提供了广阔的投资空间,使得金融资源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与金融的良性互动
实体产业是关键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实体经济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只有通过支持实体产业的发展,将金融资本与科技资源相结合,引领资源和要素汇聚新兴产业,成为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才能更好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2023)》,2023年金融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质效,为经济回升向好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截至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09万亿元,同比增长38.2%;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2万亿元,同比增长22.6%。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服务“硬科技”、科技创新、“专精特新”企业的作用。支持超大特大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授信户数超过6107万户,同比增长13.3%。同时,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在这一过程中,数据作为新时代的宝贵资源,正在深度融入到产业与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仅能够提高产业与金融的融合程度,还能够为双方提供更为精准的业务决策依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数据已经从传统的信息载体转变为具有强大驱动力的新生产要素。
数据驱动助力产融结合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其中2022年的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了17%。这一现象反映了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优化产业布局中的关键作用。《“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数据要素已成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的重要因素。而大数据项目主要集中在具体行业的运用层面,金融、医疗、应急、城市大脑应用的项目最多,占比 21.5%。有此可见,数据要素也是助力金融强国发展的新动能之一。据2022年《金融业数据流通交易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近五年来,金融业数据要素采购项目数量复合年均增长率达40%,远超金融业采购总项目数量复合年均增长率26%。”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截止2022年,我国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电信等领域的应用占比超过77.6%。此外,数据要素的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涉及到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领域。

数据要素对金融业形态的改造及其融合发展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的发展上。大数据、云计算的应用相较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海量数据的存储,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数据从低质量、碎片化的原始状态,转变为可衡量的数据资产和可流动的数据资本,数据价值化和资源配置的过程,增强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到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阶段,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的应用对金融领域的正向影响正在开启全新的时代。区块链技术与大数据是数字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块链技术对金融的改造不仅在于加强金融数据的安全透明,更在于算法的变化,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账本,在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较之于大数据阶段,将更颠覆性地改变金融的传统业态模式。此外,积极发挥金融资本在数据要素产业链中优化资源配置的正向作用,对引导数据要素标准化发展、顺应宏观政策的调控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资本通过投资和贷款等方式,将资金引导到数据要素产业链中的创新企业和研究项目中,使得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和项目得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整个数据要素产业链的发展。同时,金融资本也能够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让数据要素在不断创新中充分“流动”,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改进或者新的商业模式,从而为实体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在这个过程中,数据、科技、资本三大要素共同构成了推动实体产业变革的驱动力。数据的深度应用释放了资本要素的生产力,技术的不断创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而资本的流动和优化配置则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这种数据与科技驱动的模式不仅加速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也推动了整个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进一步为金融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 图片